前言
谁说双管唯S系?每个系都要有自己的双管!
现如今除却S系之外,F系、Y系、M系均有双管机制坦克,测试服更有D系双管,当真是一副……万万物竞发,勃勃生机的景象哇。
以至于J系也马上要有自己的双管坦克,并且还是之前从未有过的,双管中型坦克!
J系IX等级中型坦克 SDT-58 V 目前已进入测试服务器,它不仅拥有齐射毁天灭地的大口径双管火炮,并且装甲坚实,DPM还不低。
想知道它为如此极端的数据,付出了何等代价?不需要等到新版本,更不用上手亲测,就占用各位车长几分钟时间,马上来把SDT-58 V扒个干净彻底!
实装时该车数据以公告和补丁为准!
对下碾压,极度强势
众所周知,高单发损伤和高DPM(每分钟损伤)总难能兼得,想要高DPM往往是低单发+高射速的扎针组合;高单发又难免吃到超额的装填时间惩罚,等炮弹装好?饭菜都凉了。
但 SDT-58 V 并非如此——它的105毫米主炮单发损伤达到390点,并且白板装填时间仅需9.4秒!即便进行不齐射或连射的单发循环,其持续DPM达到恐怖的近2500点,已显著优于“维钦托利”、“埃里希”、DZT-159等新锐选手。
别忘了,SDT-58 V 除了老老实实打单发之外,更有“乾坤一掷”打出齐射的选项,780点齐射损伤之后冷却时间仅三秒,意味着齐射后12秒即恢复作战能力!
更恐怖的是,SDT-58 V的齐射机制类似于F系坦歼SFAC 105,其在按下齐射键后自动套用0.05的逆天扩圈系数,指哪打哪不是梦!
双管坦克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不外乎齐射,得当齐射甚至可以直接扭转败局。
想象一下,某台典型的,十秒左右装填的VIII级重型坦克正面遭遇SDT-58 V ,后者立刻甩出一轮齐射,重坦以单发炮应对之,互相击穿且掉血。
看似公平……吗?这下哪怕是“一换一”换血,此时双方也有了根本的血量差距,十秒后SDT-58 V 和重坦更是几乎同时装填完毕,且DPM优势通常还会继续站在SDT-58 V 这一边!
事实上,即便是单发循环换炮,也鲜有VIII级重坦、中坦能在SDT-58 V 近距离逃出生天,更别说取胜:SDT-58 V 拥有规规整整的1650点生命值,再加上穿深良好的294毫米金币弹APCR,遇上什么自称大哥的低等级虫豸,都能把对手送上天。
不过有一点需要注意,和传统双管坦克相同,SDT-58 V的切换炮管时间较长,来到了五秒——若非必要,还是老老实实把第二发炮弹装上再开火,不要浪费了近一半的装填时间。
平视状态下,SDT-58 V 的炮塔装甲等效厚度也在250毫米以上,即便有金币弹要想击穿也非易事。
如果再给个缓坡,或者能遮住车体的地形,SDT-58 V 更是对低级车完全碾压,大倾角首上装甲和带裙板车体侧面形成了稳固的防御组合,再加上压俯角时等效厚度超过270毫米(且看不见头包)的炮塔,别说低等级坦克了,就是同等级中坦看了SDT-58 V 也得叹口气。
总而言之,如果是在山头、掩体后进行“回合制换炮”,或是和比自身弱的小老弟一对一无限制格斗,那SDT-58 V的性能绝对超模,同等级中鲜有敌手,真是“两炮打碎重坦魂,车长我是双管人”!
一秒两炮,代价是?
对中坦而言,如果拥有了稳固的防护性能,大部分时候就意味着中坦的机动性能要做出让步,IX等级银币中坦UDES 16是如此,金币、特种坦克中T-54D、“菲利斯”也是典型例子,它们的机动往往仅稍好于同等级快速重坦,甚至还要略输一些。
而SDT-58 V也逃不过这个宿命。它的前进/后退极速仅为45/16千米每小时,如果说前进极速还能忍,这个倒车速度就非上个涡轮配件不可了。
由于炮塔中置且位置偏后,导致SDT-58 V开炮时往往车体靠前,需要更高的倒车极速来脱离危险。
要说SDT-58 V的机动综合手感像谁,那么笔者认为它接近M46“巴顿”,二者在单位功率、极速上都非常接近;如果加装红色品质涡轮配件,那么SDT-58 V则非常接近 T-55A,各项参数仅有细微不同,够用是够用,但咱们都知道:
哪怕是T-55A,在抢山队列里也拿不到什么好位置,大概只有被收过路费打个半残的命——反过来说,SDT-58 V也难能收到上山快车的路费,老老实实在山口卖头吧。
“缪拉”的隐蔽已经算表现不佳的那一档,实在没想到SDT-58 V的水平还要更低一档。
此外,SDT-58 V也很难适用于大平原地图:它的隐蔽和视野数值均低于常规水平——再加上极速方面的不利,其它脆皮中坦或许可利用某些草丛建立出其不意的伏击点,SDT-58 V选择此战术就失去了数值和先机两大优势,往往还可能站进点位就亮,继而暴毙。
所以这么一趟总结下来,SDT-58 V的劣势也就很明显了:传统中坦能干的冲锋陷阵,对炮突击它是能干,但抢点和点灯基本没戏;黑枪受限于其疲软的0.38米精度,也不太行;不过换来了能和重坦在缓坡上掰掰手腕子的性能,倒也是SDT-58 V的一大特色。
齐射固然强力,但SDT-58 V的齐射准备时间也偏长(3秒),难免对中远距离射击造成显著影响。
结语
自古双管无弱车,环顾现在的双管机制坦克,其强度基本都在平均线以上,更有逆天如SFAC 105的域外强者。
数值和定位较常规的SDT-58 V能否复现双管系列辉煌,或是挑战SFAC、ISU-122-2的天神地位?